【战“疫”日记】抗疫一线ICU联合查房让我成长
时间:3月25日
地点: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
记录人:卢鹏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)
在武汉协和西院6楼东病区,有一个由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组建的高级生命支持单元。这里是中山一院医疗队和病毒抗争的战场,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是真正考验医疗队水平的金指标,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是重头戏!每周二,成守珍主任风雨无阻地坚持亲自带队进行ICU联合查房,这既是我院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优良传统,也是保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。
昨天,成守珍主任如期带着郑莹护长,李智英护长,黄天雯护长,卫政登护长前来开展联合查房。我作为管床护士向成主任及护长们汇报了患者情况。68岁的患者因结肠Ca术后三周,出现咳嗽、发热于2月11日入院,既往有脑出血病史,右侧肢体偏瘫、失语,诊断:新冠肺炎(疑似)重型。3月2日,又因“肠梗阻”行“剖腹探查术+右半结肠癌根治术+末端回肠造瘘术”入ICU治疗,3月11日转入我区,患者抗拒治疗,有攻击医护人员的倾向,目前使用PiCCO监测动脉血压。成主任听完我汇报后,认真观察了病情,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。
成主任分析患者产生谵妄的原因与患者长时间无家人陪伴,再加上ICU的环境,使患者出现ICU综合症有关。成主任指导我们要做好心理护理,加强人文关怀,及时转达家属对病人关心;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和患者交流,减轻病人焦虑的情绪。成主任让来自重症的卫护长详细讲解了PiCCO监测血压的临床意义。我听后收获良多,成主任勉励我说:只要我们还在这里上一天班,不管是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为了自己的业务提升,我们都应该努力去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,集各科所长,服务于病人,这也是联合查房的意义之一。
患者因反复肠液外渗,引起造瘘口下方刺激性皮炎,因为当地没有防漏膏,我们尝试了许多方法也未能解决造口袋外渗问题,成主任建议我们通过远程会诊,请院内造口专家黄漫容老师指导解决这一难题。在黄老师的指导下,我们通过改良人工肛粘贴方法,避免了肠液渗漏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,减轻了患者的痛苦。
成主任留意到患者有脑出血引起的偏瘫病史,吸氧方式由面罩吸氧到高流量经鼻吸氧,虽然目前氧合指数>300,但她预见性提出这名患者如果出现病情变化,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俯卧位通气时,良肢位该如何摆放的问题?她说不能因为抢救性治疗而忽视了功能性锻炼,要对患者进行整体性、精细化护理,建议我们联线后方神经科护理专家苏永静护长请教,做好应对方案。我明白了,未雨绸缪,就是一切为了病人,不打无准备的硬仗的道理。
查房结束后,成主任拍着我的肩膀,对我说:“急症护理和重症护理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,你要是在细节上下点功夫,无论对你还是你所管的病人都大有好处。”隔着面屏,我能感受到成主任对我的殷切期望。
驰援武汉至今,收获许多感动,这份期望何尝又不是一份感动?抗疫一线ICU联合查房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整理:谢凤兰
指导:陈利芬